7月23日,深圳市儿童医院门诊办主任从敏上班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清理掉医院里山寨挂号平台的宣传单,而把医院所有合法的预约挂号平台梳理和整合到一张宣传单上,张贴到各诊室门口和医生办公室里。“看到这些名单,医生和患者心里都有谱了,不会被山寨平台误导。”从敏说。
借助“互联网+”的热潮,半年时间内,深圳医院的移动互联网平台也突飞猛进式地发展。就医160、就医宝、医指通、医点通、南山看病易、网络医院、微信公众号……深圳医院已经进入了移动互联网时代。
在“互联网+”创业者眼里,传统医疗体系到处都是痛点,而加快医院的“触网”也成为解决“看病难”的期望所在。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借助手机APP平台,仅靠指尖是否就可以解决“看病难”呢?记者调查发现,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进入,患者把挂号大厅搬到家里,手机可以完成支付和收取检查报告等,大大缩短了就医流程,节省了看病排队的时间。但是,互联网医疗距离成熟还有很长的距离,在家看病的愿望仍可望不可及。
记者调查
看病挂号不再排长队早上9点半,正是深圳儿童医院就诊高峰期。进入医院门诊大厅,令人眼前一亮的是,挂号窗口不再看到排成长龙的队伍,而是分散在各预约取号的服务台和取号机前面。“现在都用手机预约挂号,相当于把挂号大厅搬到了家里,不需要再早起到医院排长队,提前预约一分钟就可以取号了。”带着孩子来看病的罗女士说,“根据预约时间,提前半个小时到医院即可。”
目前,市儿童医院已经有就医160、就医宝、移动12580、电信翼健康、医指通等预约挂号平台进入。市民通过预约挂号平台APP可以实现预约挂号、查阅检验结果、取报告、诊后咨询等功能。今年5月,医院还开通了当天预约服务,通过医指通APP最快可以预约到当天2小时之后的号源。6月,医院还率先开通了诊中支付,在就诊过程中,医生开完检验单或者处方单后,手机APP会弹出一个“在线支付”窗口。7月初,医院还开通了官方微信公众号服务平台,在微信上也开通了预约挂号、诊中支付等功能。
“挂号难不仅困扰家长,也困扰医院。”从敏说,以往家长常常需要早上五六时就到医院排队挂号,然后返回家接孩子再来医院,或者一家人到医院大厅一边排队挂号,一边照顾孩子继续睡觉。而医院滞留人群太多,也导致医院就医秩序混乱。
从敏介绍,2年前,医院每天的门诊量只有4000多人次,现在医院门诊量增加到6000多人次,通过预约挂号分散了人流,医院的就医秩序比以前好了很多。据介绍,医院每天放出号源是当日门诊量的50%左右,预约率为40%,目前医院现在正在考虑,实行全预约制。
如今,深圳各级医院都在不断完善预约挂号系统,逐步升级互联网医疗。6月中旬,福田人民医院与金蝶医疗推出“移动互联网医院”,6月底,盐田区也推出移动医疗平台——医点通APP。南山区卫生计生局及区属5家医院也联手金蝶公司,推出“南山看病易”服务平台,患者关注后可办理从预约挂号到门诊付费等全流程服务。
“医疗服务因为移动APP和微信公众号的加入,节省了患者之前大量用于挂号、排队等候乃至搭乘交通工具前往的时间和成本。同时也改善了医院大厅拥挤、人满为患等现象。”深圳市医学信息中心主任林德南说。根据市卫计委的统计,今年6月全市公立医院的总门诊量为311万人次,总预约放号量为220万人次,总预约量90万人次,总预约率为41%,总预约比为29%,深圳已经成为一线城市中日预约挂号量最大的城市,也是全国预约挂号量最大的城市。
微信搭建医患沟通平台周明,是罗湖人民医院妇二科副主任,已有20多年的从业经验。如今,微信成为他与患者沟通以及院前问诊的一个重要渠道,“病人找过来的时候,会让他们加我的微信,把检验报告发过来,先了解他们的情况,再告知他们该怎么办。”
去年下半年,他在科室推广这个模式。最初是在微信上建了一个群,来该科就诊的患者都可以加入,患者有什么问题也可以在群里面提,科室的医生予以解答。但是,这个群暴露出其缺点,一是病人没有隐私,二是群有人数的限制,100个人就封顶。
为了保障病人隐私,周明与科室团队一起推出了“罗湖区人民医院妇二科微信平台”。患者有任何问题都可以在线咨询,医生被要求在2个小时之内予以解答,并为其提供检查、治疗等方面的建议。用户还可以预约就诊和预约床位,可预约具体的医生和时间。而科室还可以通过这个平台把检查报告反馈给患者,并提醒患者复诊和体检等。
“过去,住院病人病理结果出院时没出来,要出院后一周再来取报告。一些病人由于工作忙,没有时间过来取。现在通过平台输入名字,工作人员会将结果拍成图片发送给病人。”周明说,目前该平台上线半年,已经有800多个粉丝,大部分都是科室的病人。
虽然是非常大众化的微信平台,但是整个科室医护人员的服务意识提高了。“以前医生只顾着看病,医生没有时间跟病人沟通。”周明说,现在医生也开始转变工作方式,“现在病人需要什么,我们就提供什么,以病人为核心”。通过这个平台,减少了让患者来医院的次数,也尽量缩短患者呆在医院的时间。
让周明和同事感触最深的是,自从搭建这个平台后,患者对科室的满意度提高了,医患之间也建立了信任感。根据医院第三方满意度调查显示,平台运行前的三个月科室满意度是82%,2015年运行后前三个月的评价满意度为88.52%,满意度明显提高。
周明的下一步计划是通过移动互联网平台,能把科室的病人进行分级管理,“把服务做得更细,让病人更方便快捷地找到医生。”不过,让他苦恼的是,做公众微信服务平台,还需要增加有医学知识专职工作人员。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跟周明一样,开通科室或者个人微信公众服务平台的科室和医生并不少。深圳市中医院针灸科吴永刚医生是最早推出个人公众号的医生之一,其公众号不仅可以预约挂号,还包括一些医案、论治以及患者回馈、个人健康随笔等。他的公众号推出后找他看病的患者越来越多。“我觉得对医生来说,在推介个人形象和品牌方面,公众号是最好的。”吴永刚说,一个人运营公众号太累了,很难坚持运营下去。
瓶颈远程医疗仍需完善政策
随着越来越多移动互联网医疗平台的出现,老百姓也期盼这些平台解决“看病难”这个老大难的问题。但是,业内人士纷纷表示,目前移动互联网医疗能改变就医流程和就医感受,却不能颠覆传统医疗,更无法解决看病难。
2013年,深圳市人民医院的网络医院正式运营。截至目前,网络医院仍只能为患者提供健康咨询和监测,并不能进行远程会诊和诊疗。从敏说,从医疗法规上来说,不查体、不做检查就来做诊断是违法的。“如果医生没有看病人,就给病人进行诊断,是违反了诊疗常规的,出了问题又谁来负担呢?”
“通过预约方式解决就医方便问题,提高了医院信息的透明度,患者在网上一查,就可以知晓医生的好坏,找到需要的医生。”吴永刚说,互联网解决传统的两个问题,一是让患者看病方便,二是增加医患沟通渠道,缓解了医患矛盾,但是并没有解决“看病难”。
今年5月份,国家卫计委明确规定,“非医疗机构不得开展远程医疗服务”。这也意味着通过移动互联网平台,医生可以向患者提供健康咨询服务,但是仍不能进行远程诊疗,“没有面对面的诊疗,就直接开处方是非法的。”
吴永刚表示,互联网医疗要实现远程诊疗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首先从政策方面来说,目前国家政策和医师执业法只允许执业医师在医疗机构内行医,医生在家或者不进行检查就行医开药方,属于非法行医。其次,网络诊断开出处方,一旦发生医疗事故谁来背责?在他和从敏看来,要解决看病难,关键在于增加医疗资源和分级诊疗。
政策市卫计委制定网络医院方案
7月4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18年在健康医疗领域,互联网应用更加丰富、社会服务资源配置不断优化的发展目标,还重点提出要推广在线医疗卫生新模式。
借助“互联网+”的热潮,半年时间内,深圳移动互联网医疗平台也突飞猛进式地发展。不过,数量一多医生和患者们也都有点无所适从,因为去一个医院就要关注一个公众号,或者下载一个APP,已经成为手机的“负担”。林德南透露,市卫计委正做一个市民健康门户网站,把目前预约挂号平台所具有预约挂号、健康管理、医患沟通等功能纳入进行统一管理,方便市民进行个人健康管理。同时,市卫计委还正在制定网络医院的规划和方案,该方案将对目前涌现的网络医院进行规范。
同时,在分级诊疗和提高社区医疗服务方面,市卫计委也正在积极探索新型的互联网模式,创新慢性病病人长期用药和个体化用药供应保障机制,让市民在基层医疗机构看病取药更加方便。还提出建设“全科医生APP”等应用,帮助全科医生更好地服务社区居民。
探索样本
远程诊断:患者首诊在社康
在清水河社康中心,一位患者在流动医疗车上拍了X光,10分钟之后,由专家给出的诊断结果通过远程诊断中心的网络传到社康中心医生的电脑,医生据此进行下一步诊疗和处理。利用“互联网+”的技术,患者不出小区就可得到权威诊断,在罗湖48个社康中心已成为现实。
远程诊断中心是罗湖人民医院在移动互联网医疗领域的一个探索。该中心以罗湖医院为核心,整合4家医院的放射科资源,把医生和医疗设备等医疗资源下沉到社区,把线下的医疗服务与线上的远程诊断相结合,使社区患者真正享受到了医院信息化带来的便利。
据介绍,流动体检车从5月份开始使用至今,已完成1000多例放射检查,每天完成30例—60例。加上其他配套政策,使病人常规检查不出社区,能方便地留在社康中心就诊。
罗湖区人民医院院长助理陈家林告诉记者,远程影像诊断中心从4月份开业到现在,共阅片6万余份,平均每天有500—600张的阅片量,其中区属各医院已接入中心,远程会诊部分,已有20多家异地医院接入,中心已将部分疑难病例上传至美国和国内著名的三甲医院。“中心充分利用了信息技术,为分级诊疗、百姓首诊在社康中心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陈家林说。
来源:《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