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群众少生病少入院少负担”,是罗湖区人民医院(以下简称罗湖医院)为罗湖全区医疗改革提供的一个思路。如今通过加强规范培养全科医生、并在黄贝岭等社康中心开展“医养融合”服务等,这一目标的实现已不遥远。而目前罗湖医院正在制定的“医养融合”行业规范和服务标准也将为全市提供借鉴。
医养融合,请来日本专家优化流程
7月18日-19日,罗湖医院社康与公卫管理中心副主任邱传旭分外忙碌,因为就在这两天,他负责邀请的日本养老专家团队来到筹建中的黄贝岭医养融合服务中心工地进行了实地勘察,对内部规划设计提出了建议,对养老机构的运营管理提供了专业意见,并在罗湖医院做了一场学术报告——专门介绍日本养老机构的设计理念及日本养老的现状。
作为罗湖医院所辖18个社康中心运营与管理的具体负责人,邱传旭去年率医护团队到日本公立黑川医院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紧张学习。作为最早进入老龄化的国家,日本合作医院在此方面具有更全面细致的经验。此次请日本专家来,就是为了优化黄贝岭医养融合服务中心的内部规划与设计以及规范服务流程等具体问题。据了解,黄贝岭医养融合服务中心面积为5900平方米,准备设置130张床位,其中一半左右床位为黄贝岭村民自用,其余向社会有需要者提供。罗湖医院将为该中心提供专业医疗和养护服务,并努力将该中心打造成中国最幸福的养老机构。
日本专家带来的经验,经过深圳本土文化的消化吸收和改进后,将在罗湖医院集团(由区内多家医院组成)所辖48个社康中心与罗湖全区各街道日间照料中心应用与借鉴。
家庭病床,医护人员定期上门
黄贝岭中村的蔡阿婆家,每隔三四天就准备一些瓜果与小食,给在炎炎夏日上门服务的医护人员消暑。年近八旬的蔡阿婆因患糖尿病而腿脚不便,社康中心的医生和护士为她设立了家庭病床,定期提供检查与换药的护理服务。
邱传旭介绍,罗湖医院管理下的18家社康中心增设了养老功能,通过开展家庭医生、家庭病床服务,社康养老一体化的“医养融合”模式日渐成熟。多数患病老人行动不便,且病症多为社区医院即可解决的慢性病、多发病,社康中心的全科医生、护士提供上门诊疗、护理服务,可以有效减少老人及其家属的就医时间,同时有助于改变一生病即赶往大医院导致的大医院“一床难求”而社康中心人群寥寥的现状。
邱传旭说,一开始不少患病老人持观望态度,看到蔡阿婆等老人得到悉心护理之后,大家都争相与医护人员打招呼,很多人要求在自己家也开设家庭病床。据了解,一次上门诊疗服务最低仅收取17元诊疗费,从社康中心出发去往最近的住家往返也需要1个多小时。医护人员上门时,还在服务过程中与老人聊聊天,讲解一些医疗常识,贴心的服务获得了老人们的肯定。社区老人们表示:“现在不用出院门,也能在‘家门口’看病,省去了儿女的挂念和操心,我们也能更放心地安度晚年!”
就医感受,及时转诊预约专家
在社康中心就医,少数患者有“如果遇到疑难病情怎么办”的顾虑。对此,罗湖医院从三方面给出了答案。
一是从医生入口上,让高素质的全科医生提供服务。为提高诊疗的专业化、规范化,社康中心的全科医生一年多次接受大医院专科医生的指导培训。目前一家社康中心配有四五名全科医生,2017年争取做到每万人配备3.5名全科医生,即全科医生增至六七名。二是通过远程诊断中心为社康中心服务,罗湖医院已将X光、CT、MRI诊断纳入服务范围内,以后还将开展内窥镜和病理切片的远程影像服务。患者就近在社康中心、社区医院附近的移动体检车上进行相关检查,通过网络,大医院专家提供的诊断很快就传到社康中心医生的电脑上。三是通过及时转诊,提前预约专家和大型设备检查,如今在黄贝、湖景、坭岗等多个社康中心,辖区居民就医往往通过社康中心联系罗湖医院的眼科、骨科专家,然后在指定时间接受专家诊查,大大减少排队等候时间。
声音
罗湖医院院长孙喜琢认为,即将成立的罗湖医院集团,主要是为了给百姓提供质量更高质、更安全、更便捷、更价廉的医疗服务,其医改方向和具体实践是:让群众少生病、少住院,少负担,真正把群众的健康水平提高。
孙院长解释说,让百姓少生病,要通过社康中心把居民的健康管起来。整合后的罗湖医院集团有48家社康中心。罗湖辖区内有150万居民,根据官方摸底,其中有20万人是各类慢性病患者,需要长期服用药物控制病情。罗湖医院正在开发相关网络系统,今年年底前,这些慢性病患者都将通过互联网与网络家庭医生和营养师连接起来,就近享受医疗服务。这样一来,通过家庭医生督查高血压病人按时吃药,控制好血压,防止脑出血,那这类患者就可以少进医院,医疗开支就降下来了。
相关新闻
罗湖区入选全国“老龄健康服务能力建设示范区”试点
罗湖区高度重视养老服务业发展,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启动以“医养融合”为重点的一系列举措,推进老龄健康服务能力建设,继获得“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区”和“第三批全国养老服务示范单位”后,近日又成功入选“老龄健康服务能力建设示范区”创建试点地区,为深圳市唯一、全国仅有的20个入选试点之一的行政区。
罗湖区将更深入地推进“医养融合”,不断提升老龄健康服务水平。下一步,将进一步加大医养护理专业技术人才的培训力度,加强对专业医生、执业护士、管理人员和养老护理员的培训,不断强化医养融合发展的人才保障。
相关数据
“拓荒牛”已陆续退休
罗湖区作为深圳最早的建成区,早期来深圳的“拓荒牛”陆续退休,目前60岁以上户籍老人超5万人,常住老年人口将超过10万人,老年人口态势呈现出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的趋势,家庭结构也朝着小型化、老龄化、高龄化、空巢化发展。为了破解养老难题,罗湖区坚持质量至上,创新开路,加大对养老服务业的投入力度,近年来用于养老设施建设和为老服务支出已超过2.7亿元,其中投资1.3亿元完成罗湖区福利中心二期工程,用于星光老年之家建设、运营经费3665万元,居家养老经费3074万元,发放高龄津贴3332万元,为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购买意外保险105万元。为60岁以上老年人免费提供体检服务。
来源:《晶报》